東南亞希望在中國重新開放後旅遊業快速反彈的希望今年因意想不到的障礙而遭遇減速——希望出國冒險的中國遊客減少了。
4月29日至5月3日為期五天的“黃金周”期間,中國遊客湧向國內目的地,但很少有人像疫情前那樣熱情地擁抱國際遊,當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出境遊市場數字和支出。
香港理工大學旅遊學教授宋海燕表示:“中國遊客國內遊需求的復蘇遠強於出境遊。” “這是一個需求和供應問題。”
旅遊專家表示,中國的出境旅遊有望在 2 月 10 日農歷新年(即今年上半年)之後的 2024 年初逐步恢復並達到疫情前的水平。
事實證明,這拖累了東南亞的復蘇,此前中國在實施了三年嚴格的零新冠疫情政策後,於 1 月放松了嚴格的邊境措施,實現了最初的爆發式增長。
根據旅遊數據提供商 OAG 的數據,東南亞的國際座位容量(代表需求)落後於大多數地區,與 2019 年同一周相比,從 5 月 2 日開始的一周下降了 22.3%。總體國際座位容量比同期低 10.1%。
OAG Aviation 亞洲區負責人 Mayur Patel 對《亞洲周刊》表示:“這是一個較慢的增長速度,因為中國還沒有恢復那麽多,”他警告說,該行業應該為緩慢的復蘇做好準備,因為航空公司需要培訓機組人員和飛行員並重新激活閑置的飛機容量,這將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帕特爾說,在被鼓勵只在國內旅遊三年後,中國遊客似乎不願出國冒險。
中國 4 月份的國際運力比 2019 年 4 月下降了 37%,占中國所有航空公司運力的 4%。與此同時,國內產能比 2019 年 4 月的數字高出 18%。
令人欣喜的是,中國航空公司 4 月份的國際運力環比增加了 44%,座位總數達到 300 萬個。
“中國對整個亞洲市場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比印度市場大三倍半,占該地區所有產能的一半,”帕特爾說。
據 OAG 稱,自去年夏末以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直引領著飛機運力的復蘇。
上個月,中國取消了對入境旅客的強制性 PCR Covid 檢測要求,此舉可能會增強海外旅客的信心——但專家警告稱不要期望出現急劇轉變。
“要恢復‘正常’的航空旅行水平,還有很多障礙需要克服——官僚主義、後勤等等。大多數人的期望都太高了,正在發生的事情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是可以預料的,”中國出境旅遊研究院首席執行官沃爾夫岡·格奧爾格·阿爾特說。
他說:“不要責怪現實沒有如願以償。”他強調,中國的內需一直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因為它更容易管理。
Arlt 說,除了中國的巨大影響外,迫在眉睫的全球經濟放緩也對東南亞的復蘇造成壓力,因為商務旅客減少了。
2019年,中國遊客出境遊1.55億人次,花費近2500億美元——接近越南國內生產總值——但受疫情影響,遊客人數縮減至2600萬人次,同比下降83%。
國際創新咨詢公司 R/GA 上海的戰略總監 Jessie Wu 表示,中國國內旅遊業在大流行期間抓住了“發展的黃金機遇”,“短途旅行讓許多地方城市考慮在內”。
“作為對這種轉變的回應,我們也看到了國內旅行相關設施和服務的改善,”她說
吳說,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也發生了變化,年輕一代成為制定財務安全長期計劃的先驅。
吳說,雖然中國重新開放邊境重新喚醒了消費者支出,導致出境遊的搜索和查詢激增——亞太國家是首選——但由於簽證延誤和政策變化,實際復蘇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發揮作用.
專家表示,高票價和國際運力建設緩慢也阻礙了這一進程。
香港理工大學的宋教授表示,中國遊客國際旅遊的全面復蘇將取決於“旅遊風險認知和信心建設”。
“中國遊客對國際旅遊的風險認知還沒有完全恢復,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出國旅遊,他們對國際旅遊的信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建立起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