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提振民營經濟的春風一陣接一陣。
就在昨天晚間,海南省一條關於針對企業家的“四不”政策,看的我心中一驚,這是要給企業家治外法權了嗎?
這會不會成為一些企業家為所欲為的免死金牌?一管就死,一放就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樣真的好嗎?
根據海南省《關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幹措施》明確指出,要“貫徹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並在此前提下提出“對民營企業家涉案人員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不判實刑的不判實刑,能不繼續羈押的及時予以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 。
稍有法理常識的人都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不捕不訴不判不羈押的”四不“政策,不就成了一些企業家的特權了嗎?這與現代法治精神是否相悖離?支持民營經濟大家都沒意見,但如果連法律都要為企業家讓道,那打工人的權益又怎麽保證?
一時輿論嘩然,公眾反應強烈。那麽,這究竟是怎麽一會事?海南真的是要為民營企業突破法律底線嗎?
這究竟是多大的膽子,敢如此石破天驚,冒天下之大不韙?政府發文不會隨隨便便,何況還是省一級政府發文。所以這背後一定事出有因。果然,我從一些歷史資料中找到了答案。早在2019年,最高檢就曾提出過對涉案民營企業負責人“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不判實刑的就提出適用緩刑”的建議。
2020年1月,全國檢察長會議正式提出少捕慎訴慎押要求,在之後的實踐中,司法理論與實務界逐漸達成共識:既要依法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又要把握少捕慎訴原則。少捕慎訴慎押是對絕大多數輕罪案件體現當寬則寬,慎重羈押、起訴,加強對逮捕社會危害性的審查以及對羈押必要性的審查。
2021年初,最高檢工作報告中有過類似表述,原文是這樣講的:對企業負責人涉經營類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不判實刑的提出適用緩刑……
也就是說,這”四不“政策並非海南首創,只是在如今全面提振民營經濟的大背景下,由海南進一步作出了明確,才導致公眾的誤讀。
事實上,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最高檢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轉變,是因為此前對民營企業家相對”苛刻“的環境作出的改變。特別是一些地方對於民營企業家“以捕代偵”“一押到底”的問題,導致因為一個案件,垮掉一個企業,銀行斷貸,工人失業,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也打擊了一些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所以大家不要把關註點放在”不“字上,要註意到最高檢用了一個”能“字,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這些都是建立了普通的經營違法行為基礎上的,但如果是涉及刑事案件,就就不適用於這種寬松,而是該捕則捕,該訴則訴了。寫到這裏,大家應該都長舒一口氣。原來並不是對企業家格外優待,只是有條件的松綁解壓,防止機械執法、過度執法而已。
這是一種法治文明的進步,而不是破壞,更不是倒退。
實話實說,如果沒有民營經濟,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到哪裏去上班,去掙錢?雖然有一些民營企業確實違規經營甚至毫無底線,但這並不能成為攻擊民營經濟的借口,甚至否定民營經濟的貢獻。
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對國家稅收貢獻半壁江山的民營經濟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這些困難有些是發展過程中的客觀問題,有些則是人為制造的非難和威脅。
現在馬雲回來了,可有沒有人想過他為什麽會出走那麽長時間,難道僅僅是外國好玩嗎?“沒有所謂馬雲的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雲”“一鯨落萬物生”等言猶在耳。
用本朝的劍斬前朝的官,追究企業的創業“原罪”,某些大V頻繁亮劍,千萬粉絲助威,讓所有民營企業家瑟瑟發抖,難不成要卸磨殺驢、秋後算賬?
經濟學家馬光遠憤怒地說,建議將整天攻擊民營企業,胡說八道的人直接銷號。只要這些人還在胡說八道,還很活躍,民營企業家內心的顧慮是難以打消的。
最近某復姓大V不僅恫嚇民營企業家,大是大非問題上也壞到家了。馬英九利用清明節率臺灣青年赴大陸交流,祭拜祖先,這是兩岸間促進了解交流的寶貴機會,國臺辦表示歡迎並作了安排,結果某人連做多期節目,對馬英九冷嘲熱諷,認為他態度曖昧,模棱兩可。
寫下“和平奮鬥,振興中華”這八個大字後,馬英九說“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話說到這個份上難道還不夠嗎?按照某人的邏輯,是不是兩岸間連相互交流、加深了解、消除隔閡的窗戶都不應該打開嗎?
這種唯恐天下不亂、視同胞為仇讎的行為是真正的犯罪。
他們最應該去臺灣走走看看,多做些有利於民族福祉的善事,少做些挑唆離間制造矛盾的壞事蠢事。
扯得有點遠了,還是回到民營經濟這個話題上來,對此上層的態度一貫地明確堅決,即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
同樣在昨天,國家網信辦也重拳出擊,開展“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上惡意損害企業和企業家形象聲譽的違法違規行為。
網上針對企業和企業家特別是針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各類虛假不實信息時有出現,損害企業品牌形象,侵害企業家合法權益,甚至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導致企業蒙受經濟損失,企業家遭受名譽侵害。中央對這個問題非常關註,企業界反應很強烈。
一只蛤蟆閉嘴,則天下安寧無虞。
毫無疑問,最該打擊的就是故意與民營經濟過不去的人,他們享受著民營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反過來又對民營經濟亮刀子、使絆子,要多壞有多壞。
民營經濟搞不好,國家發展、民生福祉、社會穩定都會受到重大影響,某些大V流量賺足了,錢也賺足了,其他人日子怎麽過?
市場經濟的念已經深入人心,無論承認不承認,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命運都與民營經濟緊緊捆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絕對不能昧著良心、違背常識反過來讓民營經濟無路可走。
網信辦出手後,經濟學家任澤平發文感嘆:民營經濟的春天來了。
天下同此冷暖,民營經濟發展不應該區分什麽春夏秋天,更不需要搞什麽特殊化,它們最迫切需要的是良好穩定、不被破壞的法治環境,是與國有企業等經濟主體保持平等的市場地位,得到公正的競爭機會,能夠靠勤奮努力堅持活著,僅此而已。
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發展成就來之不易,凝聚著幾代人的心血。我們一定要珍惜和愛護好這個成果,繼續遵循市場經濟基本規律,保護好市場主體的多樣性,讓每個奮鬥者看到希望和未來,切不可受反智之流蠱惑,旦夕間犯顛覆性錯誤。
民營經濟搞好了,最終受益的是普通勞動者和創業者。誰與民營經濟過不去,就是與中央政策對著幹,就是拿人民利益當兒戲,就是幹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壞事。
還是那句話,只要有利於人民的,我們都支持;只要不利於人民的,我們都反對!
誰能給老百姓解決就業,提升收入,增加獲得感,幸福感,誰就是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