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東部浙江省的一個山坡村莊和高速公路之間,有一片廣闊的田地,種植著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低矮而高大的油菜籽植物——菜籽油的來源——橫跨杭州郊區新開墾的農田約 60 公頃(148 英畝)。在田地的四個角落裏,每個角落都有成堆的豬糞,等待用作急需的肥料。
就在不久前,這片土地的一部分閑置,另一部分被分配給村民種植蔬菜和園林植物。但在過去的一年裏,在政府主導的倡議下,整個田地都承包給了當地一家農業公司,用於種植谷物和油籽。
對公司老板方學勇來說,這不是一筆賺錢的交易,至少短期內不是。首先,他指出這片土地在多年沒有為作物提供養分和改善土壤結構的肥料後,肥力不佳。
“生產力將比我的其他領域低 30%,”他說,“但政府希望增加主要糧食的種植面積,所以我們響應了號召。”
農業事業是全國農田開墾運動的一部分,該運動已在糧食不安全加劇之際推出,以支持提高農作物產量,這主要是由於與西方的緊張關系和烏克蘭戰爭的影響。
中國各地政府正在將廢棄的土地、果園和綠地變成耕地,但對於許多肩負著播種和耕種土壤任務的農民來說,後續的期望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在許多情況下,土地根本不夠肥沃,無法持續種植谷物和油料種子,而且種植此類作物的利潤遠低於其他農產品。中國一直在使用補貼和激勵措施來幫助擴大全國的耕種面積,但這些作物的利潤仍然低於其他農產品。
根據最近的土地利用調查結果,近幾十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中國的耕地總量一直在減少,但在政府采取嚴厲措施遏制土地流失的情況下,過去兩年這一趨勢已經逆轉由自然資源部 (MNR) 於 3 月發布。
農業部稱,截至去年底,全國耕地面積1.276億公頃,比上年略增8.6萬公頃。
“過去,我們被鼓勵種植任何有利可圖的東西。現在我們不允許種植非糧食作物,”方說,指的是用於商業目的而非消費的作物。
大多數當地農民選擇種植竹子和草莓。據他的一名員工方雪明說,前者每畝(0.067 公頃,0.16 英畝)可為他們帶來超過 1 萬元人民幣(1,444 美元)的年收入,而對於草莓,他們可以賺取約 2 萬元人民幣。相比之下,在同樣大小的地塊上種植油菜和水稻,一年的收益只有3000元。
“我猜當局有他們自己的擔憂。如果發生戰爭之類的,我們不能依靠別人的食物,我們可以嗎?所以,他們在強調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方學勇說。 “有必要增加耕地面積,因為近年來耕地面積迅速下降。”
官方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糧食產量達到 6.87 億噸,比上年略有增加,創歷史新高。
中央政府已承諾將今年的產量保持在類似水平,並將糧食安全列為 2023 年的六大優先事項之一。為此,它承諾將糧食總面積保持在穩定水平並改進育種技術。
前總理李克強在 3 月份的上一份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過去五年,中國新增高標準耕地 3040 萬公頃。
就在過去幾周,MNR 召開了一系列涉及市級當局的會議,指示他們避免將農田用於非農業目的。
典型的例子是,貴州省貧困市畢節市因在農田上“加碼”建房,違規用地建設各類旅遊項目“散”。
習近平主席在過去幾年公開重申了保持耕地面積的重要性,並特別指出了利用耕地進行園林綠化。
根據 2022 年 4 月在共產黨的理論期刊《求是》上發表的評論,他對跨越長長的公路、鐵路和河流的綠化帶——限制建設的開闊土地區域——感到特別不安。
“我們確實有很多土地,但與 14 億人口相比,它是一種稀缺資源。建設城市、發展產業、保護生態,都需要土地。在仔細計算和嚴格預算之後,必須有一個優先事項,”他被引述說。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必須保留糧食耕地面積。不再拒絕。”
根據該部微信賬戶上的一份聲明,本月早些時候,有 13 個地方政府因違反官方指示而被 MNR 點名和羞辱。
在一個主要案例中,河北省新河縣被勒令放棄一個正在進行的項目,該項目分配了超過 13 公頃(33 英畝)的耕地用於景觀美化,並被迫將該地區改回耕地。
在四川省成都市,世界上最長的綠道項目天府綠道最近因開墾 16,900 公裏長的林帶沿線約 6,700 公頃農田而受到抨擊。
與此同時,在浙江省杭州市郊,整個橋司街道正在搬遷,以更好地配置土地資源。據杭州日報報道,搬遷計劃騰出的一部分土地將變成農田。
喬司政府內部消息人士稱,當局正在制定一項計劃,將當地居民故居目前占用的土地轉變為耕地。
“有很多建築垃圾需要清理,我們需要改良土壤。因此,這將是一個長期項目,”他說。
在浙江嘉興市的一個農村地區,當局也在尋找新的農田來源。但村民委員會成員翟曉青表示,他們的目標主要是轉變樹木或其他植物覆蓋的綠地,而不是房地產或工業園區占用的土地。
“畢竟,經濟仍然依賴於工業和房地產,”他說。 “農業仍然是一個利潤率較低的行業,盡管目前談論它可能是件好事。”
在他所在的村子和附近地區,休閑農場的非農設施被拆除,騰出空間種莊稼,鼓勵以前種苗木的農民將土地出租給農業合作社,大規模種植水稻和小麥。
但這並沒有為當地居民帶來經濟利益,因為過去一年全球和國內糧食價格一直在下降。 “如果參與者不能賺錢,這將不是一個可持續的措施,”翟說。
北京東方農業咨詢公司高級分析師馬文峰表示,中國可能需要調整其做法。更迫切的需要是提高農業效率和生產力,而不是增加種植面積,以產生更高的產量。
“假設耕地面積不變,如果我們將效率提高到先進農業國家的水平,我們的糧食和油籽年總產量將增長三分之一,”他說。
負責浙江 60 公頃油菜田的工人方雪明說,他計劃在即將到來的油菜籽收獲後在稻田裏養殖甲魚。
已經發現集約化的稻龜水產養殖可以生產高產的稻米而不會對水和土壤質量產生負面影響。然而,他仍然預計收入將遠遠低於政府一直吹捧的水平。
“官方的口號是‘畝產一萬元’,但我估計今年會漲到7000元左右,”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