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痿是什麽?
陽萎又稱勃起功能障礙(國際上簡稱ED),是指在有性欲要求時,陰莖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堅,或者雖然有勃起且有一定程度的硬度,但不能保持性交的足夠時間,因而妨礙性交或不能完成性交。
陽萎分先天性和病理性兩種,前者不多見,不易治愈;後者多見,而且治愈率高。
看到沒?治愈率高,也就是說這個病不是什麽了不起的大事兒,別心理壓力那麽大,一旦出現就喪得跟丟了一百萬似的,在家裏掛著臉,在床上假裝睡覺。
中醫裏是怎麽定義陽痿的呢?陽痿病證首載於《內經》,《靈樞》篇稱陽痿為“陰痿”,《素問》中又稱“宗筋弛縱”和“筋痿”。認為虛勞和邪熱是引起陽痿的主要原因。
《素問》裏說:“氣大衰而不起不用”,《靈樞》說:“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講得就是虛勞和邪熱兩種情況。
到了隋唐宋時代,醫家普遍認為陽痿的發生,是因為勞傷、腎虛導致的。可能是因為那個時代國家經濟昌盛,男人們忙著掙錢買房買車,壓力山大。再加上一個男人經常好幾個老婆,有點兒供給不足,所以虛勞陽痿者比較常見。在治療上都以溫腎壯陽為主。
到了明代,醫家對陽痿的成因認識得更加深入,提出:郁火、濕熱、情誌所傷亦可致陽痿。意思就是說,命門火衰,腎氣虛弱當然會導致“陽事不舉”。但是愛生悶氣,或者有食積,或者有濕熱,或者情緒不好,一樣會導致男人出現陽痿。
張景嶽先生在《景嶽全書》中說:“亦有濕熱熾盛,以至宗筋弛縱”。女人濕熱下註常見的是白帶問題,或者陰道炎癥。而男人濕熱下註,就會出現陰囊濕癢以及陰莖萎軟不舉。
在治療方面,張景嶽先生認為命門火衰、腎陽不足導致的陽痿,可以用右歸丸、腎氣丸這類的補藥;多思多慮,驚恐難安導致脾腎虧損而出現的陽痿,必須先培養心脾,充養胃氣;而濕熱者就得先除濕清熱再固腎了。
所以說濕熱這個問題,不論男女,都是個很棘手很煩人的問題。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先化濕再清熱。濕為熱的載體,濕不除,熱難清。
到了清代,醫家又認為:“有失誌之人,抑郁傷肝,肝木不能疏達,亦致陰痿不起”,非常註重情誌對於身體的影響。主張對肝郁所致者用達郁湯,心火抑郁而不開者運用啟陽娛心丹。
啟陽娛心丹是一種益腎寧神的藥物,主治抑郁憂悶,心包閉塞,陽痿不振,舉而不剛,心悸易驚,膽怯多疑,夜多惡夢,常有被驚嚇史,苔薄白,脈弦細。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中醫對陽痿的認識已經越來越全面和深入。在《中醫內科學》中,陽痿的病因病機被歸納為:勞傷久病,飲食不節,七情所傷,外邪侵襲。肝、腎、心、脾受損,經脈空虛,或經絡阻滯,導致宗筋失養。
在治療方面,命門火衰就需要溫腎壯陽,可以用腎氣丸、右歸丸。如果火衰不甚,精血薄弱,則可以用左歸丸。
如果是心脾虧虛導致的陽痿、並伴有心悸、失眠多夢、神疲乏力、面色萎黃、食少納呆,在治療時必須補益心脾,可以用歸脾湯加減,益氣健脾,養心補血。
肝郁不舒,陽事不起或起而不堅,心情抑郁,胸脅脹痛者,並伴有胃脘不適,食少便溏,治療時則以疏肝解郁為主,可以用逍遙丸或者加味逍遙丸加減。
濕熱下註呢?會引起陰莖痿軟,陰囊潮濕,瘙癢腥臭,睪丸墜脹作痛,並可能出現小便赤色灼痛,脅脹腹悶,肢體困倦。治療就要以清利濕熱為主,可以用龍膽瀉肝丸加減。若濕熱久戀,灼傷腎陰,在清熱化濕之後,還要用甘寒滋陰益氣的藥物善後。
為什麽要把病因病機分的這麽清楚,就是因為大家一提到陽痿,第一反應就是不好意思,然後偷偷地給自己補腎。其實腎虛只是原因之一,所以盲目補腎後,其他證型的人都只會越補越差,越補越痿。
陽痿不是什麽了不起的病,很多時候,調節飲食和心情,甚至可以自愈。回避和盲目補腎都是很傻的辦法,先辨證後治療,陽痿沒你們想象的那麽難治。
更別去電線桿兒上找老軍醫啊,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