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3月23日,TikTok CEO Shou Zi Chew (周受資)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持續幾小時的唇槍舌劍,幾點感想簡單記錄。
1. 聽證會曠日持久,英語不好真的頂不下來
一位議員提問前說到:”我的孩子跑馬拉松,我知道這需要跑多久,而你今天坐在這裏的時間也差不多。“
聽證會全程,周攜帶著一本豎翻頁的筆記本,用來記錄每一位議員的提問。當時我就好奇,不知道他有沒有接受過類似於翻譯員的note-taking的訓練?可轉念一想,其實有沒有一字不漏的記筆記根本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抓住核心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夠應對問題。
對於出海企業來說,在當地團隊,找英文好的管理層是極其重要的。先別提文化層面了,就單說語言本身好了——很多議員語速飛快,而且本身帶著極大的主觀傾向,哪怕周(新加坡人)的英語是母語,也有好幾次需要對方重復問題。語言這一關過不了,打這種仗氣勢上就會先輸下來。
2. 各執一詞,欲加之罪便何患無詞
聽證的焦點集中在德克薩斯項目(Project Texas); 青少年保護;地理信息位置分享;信息收集;不良信息監測;以及公司的背景帶來的立場問題(你懂)。
這些問題本身就帶有一些議程設置,而且無論周說什麽,大部分議員直接表示“我不聽” “我不信”。
以Project Texas為例,它指的是建立一道數據屏障,美國的數據只留在美國,與中國不流通。
周表示:“I have seen no evidence that the CN gov has access to that data; they have never asked us, we have not provided it.”
對此,來自加州的眾議員Anna Eshoo表示:“I find that actually preposterous.”
有一些問題本身暗含邏輯陷阱。例如,問TikTok是否及時幹預平臺上的不法行為,倘若回答“不是”那就是你平臺不作為,縱容危險;如果回答“是”,那就是給“平臺會施加可能的外部影響力”這一論據做鋪墊。反正左右為難。
關於數據收集和地理位置信息分享,周表示這是整個行業都面臨的問題“industry issue”. 然而國會議員卻認為“你別跟我說行業問題,這就是你TikTok的問題” ;周說TikTok可能是唯一不接受政治廣告的社交平臺,這句話卻直接被忽略;而在保護青少年問題上亦然,一名議員直接下結論:“Your technology is literally leading to death”。
3. 大國博弈之下,危機公關難有生存空間
國會聽證會的問題,跟上庭的詢問類似,有一部分是直接詢問(direct examination/examination in chief),對於這類問題,答案基本都只能是Yes/No.
這種問題顯然是有利於提問人,不利於回答人,因為發問人可以frame the question,在問題裏嵌入自己預設的很多前提,隨後把這個打包的問題丟給對方後,又把能夠給出的可能答案限定於Yes or No之間。但凡不是非黑即白的No,或者出現任何第三種情況需要解釋的,就會被視作“語焉不詳”或者“No”。
所以,危機公關裏說的那套拆解問題,轉移問題重點之類的,完全不奏效,甚至只會起到反作用,認為你閃爍其詞,更有可疑。
比如這個問題“Can you say with 100% certainty that neither TikTok nor Bytedance employees can target other with surveillance techniques that you did with the journalist?”
這個問題本身就預設了好幾個值得商榷的前提,如果直接說Yes/No 就會立刻掉進坑裏。所以周的回答思路第一步先是澄清:“I don't disagree with the characterization that that is surveillance.” 也就是說,你說這叫監視,壓根兒就不對。就別說其他人,journalist等了。
但是對於這樣的問題,對方幾乎都不給周繼續說話的機會,直接定性:“If you can't say ‘Yes’, I take that as a ‘No’. ”
在英美法系裏,刑事案件審理遵循的是“排除合理懷疑”(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才能判定某人有罪,否則一個被告首先默認是假定無辜的。但是這個類似的原則卻被扭曲運用了——
理論上,如果你不能對於任何一個表述做100%的肯定回答,那麽得出的結論應該是“默認你沒有這麽做XXX事”(無辜推定原則);但是,發問者通過用否定句來設定問題(註意問題裏的neither /nor ),成功地把推論變成了“你就是有可能做了什麽事”。
4. 對華政策的Bipartisan consensus日益明顯
我聽到的部分,下面這幾句發言很有代表性:
"You have been one of the few people to unite this committee." Dem眾議員 Tony Cárdenas
"I don't believe that TikTok — that you have said or done anything to convince us." Dem眾議員Anna Eshoo
"You have united us, the Democrats and the Republicans, " Rep 眾議員August Pfluger
“We don't find you credible on that..."(這句沒註意到具體是誰說的似乎也是一名Rep議員)
5. 輿論戰仍將繼續
聽證會上,不少議員引用了美國和境外的媒體、智庫、基金會等的報告,作為提交的證據,其中包括Wall Street Journal, Forbes, 美國intelligence部門等。
居然還有議員提到一家Lithuania的研究機構(Lithuania的立場,懂的都懂),並且引用了周在任職小米時期這家機構做出的相關報告。所以,幾乎鮮有理中客的媒體,背後都有議程設置。
針對這些被引用的報告和報道,周的回答是:"I think a lot of risks that are pointed out are hypothetical and theoretical risks. I have not seen any evidence. I am eagerly awaiting discussions where we can talk about evidence and then we can address the concerns that are being raised."
但,整場聽下來就是每一方都只是在堅持原有的觀點。如果有任何變化的話,甚至可能只是加強了原有各自的觀點。
6. 學個詞:yield back
在國會開會,每個人發言時間都是有限的,比如這場聽證會是一人5分鐘。如果A的時間沒用完,A可以選擇yield (my time) to B, 意思就是把多出來的時間勻給他人用。等B發言完了,再yield back(還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