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我嚇著了。

當地時間19日,在瑞士政府的斡旋下,瑞銀集團同意收購瑞信集團。

一開始瑞銀報價10億,瑞信不幹,後來經過斡旋後瑞士央行將向瑞銀提供1000億瑞郎的流動性援助,同時政府為瑞銀接管的資產的潛在損失提供90億瑞郎的擔保。

價值約160億瑞郎的瑞信債券將被完全減記,“以確保私人投資者幫助分擔損失。”

為了達成交易,瑞士政府修改了法律,讓交易雙方獲得授權繞過股東投票決定,瑞信第一大股東是沙特。

先說這個“價值約160億瑞郎的瑞信債券將被完全減記”是什麽意思,簡單的說,直接歸零,用俗話說:賴賬。

這次被減記的債券是AT1債券,也叫可可債,應急可轉債,這種債券是投資者和銀行的一種協議,如果銀行經營良好的情況下,銀行會對債券持有人定期支付高利息,如果銀行情況不好,可可債會被強制性轉化為普通股,或者允許銀行減記全部或者部分債券本金來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

有人說,哎?這不說的很清楚,允許銀行減記麽?

是允許,但是債券畢竟債券,債權畢竟是債權。

你那股東不還在麽?債權人肯定優先於股東,不管什麽樣的債券,它畢竟是債啊。

瑞信還賣了30億呢,債權人可就一毛錢都沒有了。

而整個AT1市場高達2750億,這麽玩下去,誰還敢買可可債?

而且這個東西還有極大的負面效應,既然可以直接減記,那麽銀行會不會直接故意觸犯減記,來向債權人轉移風險?

不是不可能的喲。而且就現在美聯儲不停的加息,其他銀行扛不住是遲早的事。

不出意外,開市後,歐洲銀行發行的額外一級資本債的價值就虧掉10%。

嚇得整個歐洲監管機構都出來說話:歐洲央行的單一監管機制(SSM)、單一處置機制(SRB)和歐洲銀行業監管局(EBA)聯合發布聲明,強調銀行的普通股應當是最先吸收損失的部分,只有在股權“充分使用”後才會減計AT1債券。

本身繞開董事會也很奇葩,是,瑞士確實可以直接立法繞開董事會。

那瑞士為什麽不直接立法沒收他國財產呢?

直接搶劫那不是來錢更快?

……好像歐洲各國已經立法搶劫過俄羅斯富豪了。

再想想這段發生的一系列詭異情況,比如說沙特突然往這邊湊,沙特突然和伊朗之間關系搞好了。

為什麽?

沙特是瑞信第一大股東,肯定早就洞悉到內情了。

現在整個歐美都是這樣,動不動就直接動手開搶,沙特能怎麽辦?

沙特又不是美帝,還能把軍隊開進瑞士嗎?

在被一直宣傳西方具有契約精神雲雲,各種意林,知音的反復宣傳下,中國居然成了資本的避風港你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