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各自的支持者都聲稱己方進展順利,但實事求是地說,目前的俄烏戰場就是一種僵局,俄軍在局部還保持著一定的攻勢。

俄軍之所以還能保持局部攻勢,就在於瓦格納雇傭軍的存在。

俄軍“勝利”撤出赫爾松之後,將以瓦格納雇傭軍為主的絕大多數攻擊力量都擺放在了巴赫穆特以及周邊戰場上,在2月以前確實也取得了不少的進展,不僅攻占了蘇勒達爾,還攻占了巴赫穆特東部,在與西部烏軍隔河對峙的同時,瓦格納的軍隊還在南北兩側對巴赫穆特烏軍形成了包圍的態勢(見下圖),最危險的時候烏軍補給通道的南北寬度只剩下2.5公裏左右,一旦封閉補給通道就會將巴赫穆特的烏軍包餃子,烏軍的態勢岌岌可危。

但進入3月之後,進攻巴赫穆特的瓦格納雇傭軍卻停止了前進的腳步,很可能有兵員損耗過大和彈藥補給的原因,讓瓦格納暫時失去了進攻能力。此時烏軍在局部進行了反擊,俄軍不僅未能徹底封閉巴赫穆特烏軍的補給通道,而且還被烏軍的反擊有所拓寬,這讓烏軍的戰略態勢有所好轉。

目前,雙方隨時都有可能再次發起攻勢,烏克蘭寄希望於北約先進裝甲和預備部隊盡快進入戰場發起反攻,而瓦格納則希望盡快恢復戰力,在烏軍援軍到達之前徹底突破烏軍防線。

除了巴赫穆特戰場之外的其它戰場,俄烏雙方似乎都已經精疲力盡,誰都打不動。

要註意的是,俄烏戰爭並不是一場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而是兩個集團之間的戰爭,人們很容易忽視這一問題。可以將這兩個集團稱呼為烏克蘭集團和俄羅斯集團,烏克蘭主要受西方(又不僅僅是西方)支持,目前該集團並未發揮出全力,主要體現在歐美為了不過分刺激俄羅斯,在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問題上一直拖拖拉拉,從去年中開始烏克蘭就不斷呼籲提供先進坦克,但歐美並不積極,直到法國帶頭提供輕型坦克之後其他國家才逐步跟進,而且數量也比較有限,澤連斯基總統不斷呼籲提供四代戰機,但一直到現在也未得到明確的相應。未來,估計歐美會為自己的綏靖行為付出代價,源於戰爭拖延的時間越長,國內的民意越可能生變,比如美國共和黨控制的國會一旦控制拜登政府的援烏預算,對烏克蘭就是重大打擊;德國人又開始遊行示威要求提高10%的工資,一旦內部不穩,德國就難以全力支援烏克蘭;如果國際能源局勢生變,對歐美的沖擊將十分嚴重。

俄羅斯集團也未發揮出全力,這一點也很明顯,但不方便細說。

未來,俄羅斯集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來策應烏克蘭戰場上的俄軍:

第一是加大軍援俄羅斯的力度,但這改變不了戰局,戰場局勢將依舊是四平八穩、中規中矩的態勢。一旦加大力度援助俄羅斯,歐美也會加速援助烏克蘭更多、更先進的武器,戰場局勢就不會出現多大的改觀,只能讓消耗戰繼續下去,這種“添油戰術”從來都不是好的戰術。

第二是使用圍魏救趙的古老招數。

下面的兩張表格是2017-2018年的數據,已經不怎麽準確,但大致還可以反應出國際原油市場的總體格局。國際石油的主要流向是由俄羅斯、海灣地區、加拿大流向歐盟、中國、美國、日韓等國,基本可以理解為歐佩克+向歐美日韓中進行凈輸出。

現在歐洲已經基本完成了與俄羅斯的能源脫鉤,這固然打擊了俄羅斯的戰爭潛力,但任何事情有一利就必然有一弊,當俄羅斯的石油銷售已經轉向亞洲之後,就讓歐美更加依賴來自波斯灣的石油,所以,波斯灣這一片狹窄的海域就成了套在歐洲(美日韓)脖子上的能源枷鎖。目前伊朗與沙特已經實現和解,而且伊朗已經與俄羅斯公開站在同一戰壕,如果伊朗在波斯灣挑起事端導致霍爾木茲海峽無法正常通行,國際油價就會暴漲,這會出現什麽結果哪?

首先,這符合俄羅斯的利益。油價下跌已經讓俄羅斯赤字大增,如果目前的赤字(每月超200億美元)持續下去,普京就難以繼續支持戰爭,油價暴漲可以給普京提供更充足的軍費,就有機會將戰爭繼續下去,至少讓普京有機會喘口氣。

其次,油價暴漲當然符合海灣國家的利益,降低出口量可以實現更多的收入,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再次,油價上漲是零和遊戲,既然俄羅斯、海灣產油國可以通過油價上漲大幅增加自己的收入,就必然有國家要受損。原油價格上漲將推動燃料(決定著運輸和生活成本)、石化產品、日用品等幾乎所有商品價格的上漲,這必然導致歐美國家的通脹暴漲(類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歐元區目前的通脹率還在8.5%的高水平上,美國也在6%的高水平上,一旦價格繼續暴漲,社會問題大概率會加速惡化。

歐美現在正在遭遇銀行業危機,根本原因是利率快速上升導致債券價格暴跌,而金融機構都持有大量的債券(大部分金融機構都使用了杠桿),債券價格暴跌就讓金融機構遭遇巨額虧損和流動性危機。一旦通脹再次暴漲,利率將再次劇烈上升,銀行等金融業的危機將加劇,金融機構就只能排隊破產。

到那個時候,即便歐美經濟體系不至於崩潰,但在援助烏克蘭的問題上也會大打折扣。俄羅斯的財力上升,烏克蘭得到的援助力度下降,石油危機就可以起到“圍魏救趙”的作用。

經過不斷的撤軍之後,到2021年底,美國在波斯灣的軍力已經被嚴重削弱,目前巴林有駐軍約4000人,美國第五艦隊的母港在巴林,在科威特駐軍約2100人,在卡塔爾有490人,駐阿聯酋不到200人,總計只有不足7000人,這樣的力量似乎並不足以震懾伊朗。何況伊朗也不必在波斯灣戰勝美軍,只需在霍爾木茲海峽(下圖波斯灣最窄處就是霍爾木茲海峽,目前主要由伊朗控制)制造爭端、控制油輪的通過即可。

當然,伊朗如果在波斯灣制造爭端自己也會遭到很大的損失,歐美會使用各種手段(包括軍事手段)打擊伊朗。所以,普京敢不敢摸拜登這個七寸部位(能源絞索)是個問題,有沒有能力讓伊朗在波斯灣動手也是一個問題,但總之,這是他的選項之一。

另外一個國家也有意願在波斯灣制造爭端,它就是以色列。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將軍3月24日在國會作證時說,如果伊朗選擇生產核彈,該國只需要幾個月就能制造出來。他說:“從伊朗做出決定的時候算起,該國可以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生產出用於制造核武器的裂變材料,並且只需再花幾個月時間就能生產出實際的核武器。”

在中東,以色列絕不會準許伊朗擁有核武器,在伊朗制造出核武之前,以色列會以他們認可的方式動手。

如果中東爆發戰爭,目前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就將急劇擴大化,在很大程度上普京可以緩解自己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壓力,世界經濟也會掀起驚濤駭浪。

中東有可能成為烏克蘭之後的第二戰場,必須要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