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公布的一項私營部門調查顯示,中國 4 月份的工廠活動意外下降,原因是國內需求疲軟,並表明制造業在冠狀病毒後經濟復蘇崎嶇不平的情況下正在失去動力。

財新/標準普爾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 (PMI) 從上個月的 50 降至 4 月份的 49.5。

該讀數低於路透社調查中 50.3 的預期,並且標誌著自 1 月份零 Covid 政策的“退出浪潮”沖擊生產線以來的首次收縮。 50 點指數標記按月將增長與收縮區分開來。

該數據與周日公布的同樣令人失望的官方 PMI 相呼應,反映出中國經濟復蘇的不平衡性,服務消費是第一季度的主要增長動力,其表現優於制造業。

分析師表示,隨著房地產市場低迷和工業利潤大幅下滑,經濟面臨持續的逆風。

“這表明,在今年年初 Covid-19 感染達到頂峰後,中國的經濟復蘇明顯放緩,”財新洞察集團經濟學家王哲說。

“在被壓抑的需求短期釋放後,反彈是否可持續還有待觀察。尤其是4月份的財新中國制造業PMI,表明經濟復蘇尚未站穩腳跟。”

調查顯示,由於弱於預期的新訂單抑制了產出,4 月份產量增長連續第二個月放緩。

由於市場環境低迷和客戶支出低於預期,新訂單三個月來首次出現萎縮。新出口訂單從 3 月份的收縮轉為增長。

客戶需求疲軟導致制造商以 1 月份以來最快的速度裁員。這主要是通過自然減員,盡管一些公司也裁員以削減成本。

工廠的投入成本和銷售價格均以大約七年來最快的速度下滑。一些原材料和燃料的成本下降與費用的再次下降有關,支持銷售價格大幅下降,因為公司希望吸引新業務。

盡管數據不佳,但制造商的樂觀情緒有所回升,公司引用了新產品發布和支持性政府政策。一些人表示,預計對新設備的投資也將推動增長。

疲軟的需求引起了執政共產黨的最高決策機構政治局決策者的註意,上周強調提振需求是持續復蘇的關鍵。